找到相关内容74篇,用时12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论《坛经》的思想价值和文化意蕴

    心中顿见真如本性,一悟即至佛地,这就是顿悟见性的修行观。  《坛经》说:“迷来经累劫,悟则刹那间”,众生与佛之间转换的关键在迷和悟,而迷悟之间的转化就在一念之间、刹那之间。因此,见性之悟,就是顿然之悟...概说。  第一,“即心即佛”的佛性论。在成佛的根据和可能性问题上,《坛经》主张人人皆有佛性,佛性平等,心性本净。众生与佛的差别仅在于自心(性)迷悟的不同,《坛经》说“自性若悟,众生是佛;自性若迷,佛是...

    王月清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2321765736.html
  • 学佛人的修行与修心——读《百喻经》有感

    ,”一边坐在欲望之火上灸烤而不自知,一边却拼命用佛法之扇求取清凉之境,这是何等的可笑可怜。而对照自己的内心,我何尝不是这样,总是徘徊不定于迷悟之间,明知生命如镜花水月,却还是身不由己地飞蛾扑火,一边...依然两手空空地在六道之间轮回不已。   中国有一句俗语说“拥有不知珍惜,失去方知可贵”,我们在这一期生命中能生而为人,已属不易,而在“礼崩乐坏”的末法时期、污秽不堪的娑婆世界里能够值遇佛法三宝,更是...

    刘梅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6/07255882171.html
  • 易额曰“寒山寺”的石头希迁禅师

    参禅务必“离心意识”去参,只有这样方可达佛知见。并提出了“即心即佛”的宗旨,以“心佛众生、菩提烦恼,名异体一”来说明佛与众生的差别就在迷悟之间耳!虽然如是,但众生现前一念心性当下与诸佛如来无二无别,原...来回往返于青原山与南岳衡山之间,其千辛万苦可想而知,其为道之忘躯精神实令人仰慕。就在他的二次上南岳衡山,在怀让禅师与青原禅师的相互激励与点拨中,才使他自悟而得。长途跋涉之劳累,磨砺了他坚韧的毅力与顽强...

    昌莲法师

    |五明研究|

    http://www.fjdh.cn/wumin/2009/10/09021791568.html
  • 生活中的智慧——《心经》导读

    我们观照宇宙人生的大智慧。《心经》这268字,包括了佛教的核心内容。它主要是教导我们怎样观照当下的精神生活境界和物质生活境界,教导我们在圣凡迷悟之间怎样处理修行者所面对的真理世界和世俗世界。《心经》突出...

    净慧法师

    心经|观音|观世音

    http://www.fjdh.cn/article/2007/04/2104388713.html
  • 人间净土思想与不二法门

    世间”,但却不离人间社会;众生与佛没有根本差别,只在迷悟之间,等等。   慧能死前对弟子讲授自己一生传法的心得,讲了所谓“三科法门”、“四十六对&...,而对于“上智”的人来说,它就在近处,意为自净其心,净土即在眼前。他说:   人有两种,法无两段。迷悟有殊,见有迟疾。迷人念佛生彼,悟者自净其心。所以佛言:随其心净则佛土净。...

    杨曾文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053542581.html
  • 以人间佛学建人间净土 ——谈佛光山“四化”

    味道。通览《迷悟之间》,字里行间洋溢著的生活气息,又怎能不教人感到平易而叹为观止呢?   “不以经忏为职业,不以游方为逍遥”,这更是佛光山修行生活化旗帜鲜明的口号。不能不承认...为终极关怀,超现实的高妙佛法与不离现世、人世救世的社会运作,断灭知障的认识途径与契合理性的逻辑思维,超越与参与之间,毕竟还有太多的冲突或者背离”[2]。近代中国佛门如太虚者,充分注意到这样...

    麻天祥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281943757.html
  • 问题答问篇(1)

    缠裹着我们心中本自具足的佛性,使之不得开显;但若离开此心,又别无烦恼可除,也别无菩提可得。所以,菩提也好,烦恼也好,都在此心的迷悟之间。一念觉则菩提显,一念迷则烦恼生。就像一面镜子,沾满灰尘时是它;...这个缘更美好、更长久。一般的婆媳、妯娌之间,都是有缘才成为一家人,如果能改善原来不好的嫌隙,这个缘就会和善,家庭也更幸福。另外,我们还要结"无缘缘",也就是要与和我们有关系,互相认识的人结无上善缘,即使...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365044976.html
  • 从“以禅喻诗”论严羽的妙悟说

    派系。 无论渐悟顿悟,禅宗的主要特性在于悟道,众生与佛的 区别就在迷悟之间,一念迷则为众生,一念悟则入圣成佛。 于是启发悟性、由悟入道成为禅宗最大...由鼎盛到 196页 沉潜的时代,一种宗教哲理与一种文学表现之间,相互产生 潜移默化的影响、乃至内涵与形式融合的过程与迹象,在禅 ...

    王熙元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35445962.html
  • 大乘佛教的忏悔观上(上)

    法依止善知识。同时,“佛陀”的意思是觉悟,佛和众生的差别,只在于迷悟之间。若能当下念念不迷,也同样是在请佛住世。  随喜,是随顺、赞叹他人所作善行、功德和成就。任何人作利益众生之事,我们都应由衷地欢喜赞叹。...

    圣凯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03446622.html
  • 人间净土与不二法门

    离现实的“见闻觉知”,不离世俗情欲;虽修行求“出世间”,但却不离人间社会;众生与佛没有根本差别,只在迷悟之间,等等。  慧能死前对弟子讲授自己一生传法的心得,讲了所谓“三科法门”、“四十六对”,一一...眼前。他说:  人有两种,法无两段。迷悟有殊,见有迟疾。迷人念佛生彼,悟者自净其心。所以佛言:随其心净则佛土净。使君,东方人但净心即无罪,西方人心不净亦有愆,迷人愿生东方。两者所在处,并一种心地,但...

    扬曾文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000147890.html